生物技术专业(本科071002)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建有山东省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拥有德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校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校教学名师及教学骨干等高水平教师,出版《生物化学》等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多部,主持、参与省部级教研立项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本专业密切结合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创新型生物技术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知识+能力”、“理论+技能”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胜任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优秀人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企业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生物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国家级及省级奖励。近年来国际生物技术发展快速,国内加大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因此,生物技术专业一直维持较高的考研率,近五年考研录取率接近40%,其中近60%的学生被211、985重点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录取,一次就业率98%以上。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独立工作能力强,受到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尊重和欢迎。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按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可到生命科学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或在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物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性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通用要求
1. 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道德法纪素质: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遵守道德规范和纪律法规。
3. 身心健康素质:具备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 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5. 信息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信息获取、评价、交流、传递和应用的能力。
6. 语言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7.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业意识,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8. 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 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二)专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1. 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2. 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
3. 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
4. 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 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7.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国际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开设课程与培养要求对应关系矩阵,是将专业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开设课程等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准确描述培养要求,借鉴Bloom将认知分成1记忆、2理解、3应用、4分析、5评价、6创造等6个(依次递增)层次。表1、表2、表3分别为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实现矩阵。
表1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程度要求
程度 |
中英文名称 |
含义 |
中英文关键词 |
教学环节要求 |
6 |
评判 Evaluation |
评判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能力 |
Appraise(评价) Interpret(演绎) Criticize(批判) Justify(辩护) Support(支持) |
有反复的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三级项目(设计中的反复性思索与改进)。 |
5 |
综合 Synthesis |
综合指具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 |
Design(设计) Develop(发展) Create(创造) Compose(整理) Organize(组织) |
有重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三级项目(设计中的综合分析)。 |
4 |
分析 Analysis |
分析指具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 |
Analyze(分析) Break down(划分) Identify(辨别) Present(面向) Formulate(构思) Subdivide(细分) |
有主要的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三级项目(设计中的事务本质分析与提高)。 |
3 |
应用 Application |
应用指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 |
Apply(应用) Conduct(指导) Solve(解决) Demonstrate(展示) Compute(计算) Relate(联系) Use(使用) |
有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综合设计性实验、小的设计项目等。 |
2 |
理解 Comprehension |
理解指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
Explain(解释) Distinguish(归类) Paraphrase(诠释) Summarize(总结) Generalize(概况) |
有训练和测试的要求,比如练习题、小的设计性实验、课程研讨等。 |
1 |
认知 Knowledge |
认知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人们对事物的构成、性能与他物的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 |
Define(定义) Label(标出) List(列举) Recite(详述) Select(选择) |
有所提及但没有训练和测试要求,比如课程讲解、研讨、验证性实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