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家设法保护40亿岁蛋白质
本报讯 在一个概念印证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40亿年前的古蛋白植入现代大肠杆菌,以保护其免受病毒感染。这个古蛋白——硫氧还蛋白的某种原始形态,与其今天的同类相似的是能在大肠杆菌中生存,不同的是噬菌体不能识别这种蛋白。该研究将被用于植物基因工程中。相关论文5月9日发表于《细胞—通讯》。 该研究资深作者、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Jose Sanchez-Ruiz 说:“这是一场进化比赛 [详细]
2017-05-11
-
感官快乐也是美
美丽需要思想。图片来源:coachingacademy.com 美丽的体验需要一个人的思想吗?感官上的快乐是美丽吗?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曾说,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而感官快乐不是美丽。近日,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报告称,他们将这些哲学理论设计到一系列心理实验中,发现康德的观点有对有错。 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表示,焦虑确实能减损对美丽的体验 [详细]
2017-05-16
-
狰狞恐龙有了新名字
图片来源:Danielle Dufault 本报讯 在1984年轰动一时的美国电影《捉鬼敢死队》中,Zuul是地狱守门人、被释放到纽约城的邪恶怪物。为了向这部戏剧经典作品揶揄致敬,研究人员给一种身披铠甲的新甲龙冠上了恶魔的名号。 研究人员表示,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保存完好的甲龙化石揭示,这只恐龙和恶魔都有突出的头盖骨和相似的面部(如图)。该生物的尾部末端有一个8厘米厚的马桶盖样骨节 [详细]
2017-05-10
-
上千种新发现植物或带来新食物新药物
伦敦市郊著名植物园裘园 图片来源:Lead_BEGONIA-RUBROBRACTEOLATA_CH2_P14 一项大型报告称,过去一年发现了1700多种新植物,其中一些物种能够在未来提供食物。 在1730种新植物中有5种来自巴西的新木薯,它们可以在热带作为第三种重要的新粮食作物。 位居第二位的英国皇家植物园裘园发现了9种爬山藤黎豆属新物种,它们被发现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详细]
2017-05-18
-
糖尿病患者:血糖与水果也可兼得
毫无疑问,糖尿病正在成为威胁整个中国乃至全球人身体健康的疾病。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打败糖尿病”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希望公众能够对这个“无声杀手”产生足够的重视。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1亿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而如果中国人再不改善生活习惯,至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1.5亿。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甚至用了“爆炸式”来形容过去二十多年中国Ⅱ型 [详细]
2017-04-27
-
土壤残留DNA有助揭开远古人类之谜
Matthias Meyer正在一个清洁间工作,帮助寻找一种从古代土壤中获取人类DNA的方式。 图片来源:马普学会 5000年以前,一名尼安德特人在今天比利时的一个洞穴中解手,埋葬品中除了其他的东西之外,还有他的DNA样本。土壤矿石上的尿液和粪便样本最终分解。但DNA记录却保存了下来,嵌在洞穴地面上,在那里,洞穴上方的土和洞外刮进来的灰尘逐渐掩盖了它。现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能够找到 [详细]
2017-05-10
-
蛋品产业活力持续
近日,中国蛋品产业转型研讨会暨营养安全蛋品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00多家10万羽以上规模蛋鸡养殖企业、品牌鸡蛋龙头企业、蛋品深加工企业及协会代表,共商国内蛋品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会议期间,由北农大集团、中国太平洋财险、普莱柯生物股份等9家核心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营养安全蛋品联盟,旨在为规模养殖企业每一枚安全鸡蛋的生产“增信赋能”,从源头为 [详细]
2017-05-02
-
科学家绘噪音地图 人类噪音威胁野生动物
本报讯 户外活动如今正变得越来越不安静。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从当地的自然保护区到国家公园,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噪音污染已经使美国超过半数的保护区的噪声值翻了一番,而在某些地方更是达到了10倍之多。这些刺耳的声音并不仅仅对那些利用自然声音搜寻与捕猎的动物不利,同时对于人类健康也将产生消极的影响。 并未参与该项研究的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大学生态学家Nathan Kleist表示,这项绘制了全美噪音水平 [详细]
2017-05-08
-
希望之树需要科技的呵护
近日,在闻名全国的核桃之乡——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八一村的红仁核桃示范基地,“美国红仁核桃”引种者董兆斌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所长陈志杰研究员充满期望地观察核桃树侧芽的生长势,预测単株产量及亩产量。因为这个示范基地还有带动流转土地的50户贫困农户的脱贫重任。地处秦岭腹地的洛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将发展核桃产业作为实现精准扶贫致富的第一产业。董兆斌期望借力中科院西北生物农业中心、陕西省生物农业 [详细]
2017-05-06
-
我国科学家克隆“国宝级”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记者获悉,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付道林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4月28日,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致使高产杂交育种研究的难度非常大。寻找雄性不育遗传资源是攻克这个难关的首要 [详细]
2017-04-28
共有 2,76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77 页 当前第 1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