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生物技术开启未来农业大门
中科三安供图 近日,在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些大型超市、酒店里开始出现一种绿色安全且口感非常好的特殊蔬菜,并且深受大众喜爱。这种蔬菜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们生长在无须阳光和土壤的植物工厂里,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和污染。 11月底,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福建省安溪县湖头光电园区的全球最大植物工厂,一排排架子上整整齐齐地生长着绿色蔬菜,有生菜、小白菜、水晶冰菜 [详细]
2017-12-06
-
我国科研团队率先完成菊花基因组测序
12月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宣布,由该联合团队发起的菊花全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进展,利用纳米孔测序技术突破复杂基因组测序,该团队在世界首次完成了菊属植物菊花的全基因组测序,并完成了重要的药用菊花品种——杭白菊的全长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相关研究成果和基因组数据已于12月7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官网及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学术研究网站公布,并向全世界研究菊花 [详细]
2017-12-08
-
新方法能将成体细胞转化为类祖细胞
一种被称为中断再编程的改良版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方法,或能高度控制、更安全、更有效地将成体细胞转化为祖细胞样细胞。正如近日在《干细胞通讯》杂志上所展示的那样,加拿大研究人员将成年小鼠的呼吸道细胞转化成大量的、纯粹的诱导祖细胞样(iPL)细胞,这些细胞保留了其父母细胞谱系的残留记忆,因此专门产生成熟的呼吸道细胞。此外,这些细胞还具有治疗囊胞性 [详细]
2017-12-02
-
发现新型效应性Treg细胞亚群
调节性T(Treg)细胞对维持自身免疫稳态至关重要,也是肿瘤抑制性微环境形成的重要原因。已有报道表明,Treg细胞要经历类似CD4 T细胞一样的活化过程,最终分化为效应性Treg细胞,可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行使免疫抑制功能。TGF-β、IL-10是被普遍研究的免疫抑制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Treg细胞会分泌一种新型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该因子已被证实在体内和体外都具有很强 [详细]
2017-11-23
-
半合成生物体能生成非天然蛋白质
科技日报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29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公布了合成生物学最新进展,他们培育了一种既能存储又能检索的人造遗传信息的半合成生物体,其生成非天然改造蛋白质,效率与天然几无差距。该成果将成为人们创造新蛋白质和新功能的平台,但合成生物学目前的快速发展却引发了担忧。 遗传密码由腺嘌呤、胞嘧啶、鸟嘌呤和胸腺嘧啶4种 [详细]
2017-12-03
-
一种基因变异让阿米什人多活10年
一个10年前出现在阿米什人群中的基因变异似乎足以让他们多活10年,并且使其不太可能患上糖尿病。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进展》杂志。 此前研究发现,一个被称为SERPINE1的基因能产生促进衰老的蛋白PAI-1。不过,这个基因的错误变体出现在一个六代前的阿米什群体中,并且使携带该变异的人产生了一半的促衰老蛋白。研究人员想知道,这是否可能同携带它的人群拥有较长的寿命 [详细]
2017-11-21
-
“基因剪刀”改造出三眼蚊子
有助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播疾病 据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工具,培育出了多个特征发生改变的埃及伊蚊,这些黄色蚊子拥有三只眼睛、翅膀发育畸形。他们希望这些由基因编辑工具改造出的蚊子,能帮助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播疾病。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和寨卡病毒等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常用杀虫剂有不同程度 [详细]
2017-11-18
-
破纪录两吨重翻车鲀为同类最重
图片来源:Hasama Underwater Park 它体长3米,重达2300公斤,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头。没错,它就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鱼。然而实际上,人们多年来都未能辨别这个海洋庞然大物的身份。 这个生活在海洋中的翻车鲀(又称太阳鱼)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重的硬骨鱼。尽管一些鲨鱼体积更加庞大,但它们的骨骼是用软骨构成的,而非硬骨。 自1996年在日本海岸捕获该标本 [详细]
2017-12-11
-
中国研究人员崔振岭获年度世界粮食奖青年奖
年度世界粮食奖9月29日在北京美国大使馆公布,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家崔振岭获2017年度诺曼·博洛格实地研究与应用奖。该奖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 据介绍,崔振岭获此奖项是因为他在研究及农业推广项目中,通过创造性的田间化肥管理实现了土壤改良、粮食增产。他在与农民的密切合作中形成的创新方式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使华北平原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得以提高,同时遏制了土壤退化及水质污染。这一创举 [详细]
2017-10-08
共有 2,76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277 页 当前第 5 页 |